联系电话
0760-88223802
传真
0760-88223804
ZHONGSHAN FEDERATION OF INDUSTRY & COMMERCE
2008-12-31 来源:中山市工商联(总商会)
转眼之间中山市工商联便已成立了55周年。半个世纪以来,市工商联伴随着历史发展的道路走过了艰辛曲折的征程。在这悠悠岁月里,我市的商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可信赖、可依托之“家”。在我市社会主义建设和向现代化社会前进的历程中,谱写了光辉灿烂的篇章。从工商联第一届会员大会开始担任常委,到担任工商联第八届主委、第九、十届会长的傅嘉志,可谓是伴随着工商联成长和发展的老前辈。傅老也随着商会的发展,从一个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成为我市工商联工作的奠基者和出色的领导人之一。历史记载着老一辈工商业者的不懈追求和心血付出,记载着他们每一次奋进的号角,每一次突破的艰辛和每一次胜利的喜悦,激荡起的是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的永恒纪念。
1949年,傅嘉志刚从广州来到中山便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历史翻过,记忆犹新,自从1953年石岐市工商联正式成立之初便担任常委的傅嘉志清楚地记得当年工商联刚成立时开展工作的情形。“当时是解放初期,石岐正是百废俱兴的时候,工商联组织当时的企业家、私营企业和工商业者搞好繁荣经济,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工商联成立后便组织广大会员,投身到恢复和发展生产中,积极开展城乡物资交流,为打破帝国主义对华封锁禁运的斗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发动广大工商界人士慷慨解囊,捐资买飞机支援抗美援朝。解放初期中山工业基础薄弱,工厂较少,1954年,工商联响应人民政府提出的“商转工”号召,时任工商联常委和中山县第一届人大代表的傅嘉志,带领员工27人从商业五金店派生出来,组成“五金联营铁工厂”,生产钢铲、米糠筛、锁牌等产品。进入社会主义改造年代,工商联激励会员义无反顾地参与公私合营,积极协助党和政府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者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国家拨出经费给工商联会员办讲习班,每期半年,同年举办石岐市政协讲习班,傅嘉志任讲习班副主任兼教研室主任。在这个时期,傅嘉志因为杰出的工作表现,被选为全国工商界青年积极分子大会代表,受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文革”中,工商联组织受到冲击,被迫停止了活动,但像傅嘉志这样的大批工商联工作者依然保持着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奋工作。1981年,中央决定恢复部分重点市县工商联工作,中山被列为其中之一。1982年9月,中山县工商联召开了会员代表大会,正式恢复会务。为响应全国工商联提出的“坚定不移跟党走、尽心竭力为四化”的工作方针,中山工商联在傅嘉志等优秀的工商联工作者的努力下积极开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服务为宗旨的各项活动,兴办集体企业,安置待业青年,举办各类学校和培训班,培训工商专业人才,先后办起了工商小学、育才业余夜校、振兴函授会计学校等,为我市工商业发展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此外,发动会员集资,办起了中山工商服务公司、华联服务公司、石岐工艺厂、建德制衣厂、荣胜五金厂、东洋五金饰物厂,以及中外合资的“豪运纸品厂”等多家经济实体;还通过加强与港澳台和国外工商社团的联络交往,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为中山的教育和经济发展,为改革开放和四化建设作出了贡献。
1984年1月,中山撤县设市,中山县工商联也改称中山市工商联。中山工商联按照上级精神,开始吸收新会员的试点工作。新会员包括国营、集体、乡镇、私营、三资等企业会员,和个体劳协、行业协会、同业公会等团体会员及个人会员。1986年工商联召开第八次会员大会,会议明确工商联是工商界组织的人民团体,主要由过去经营工商业的人员组成。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发展民营经济政策得到进一步的确立,促进了我市非公经济的蓬勃发展,也为工商联的组织建设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和机遇,带动工商联组织建设全面发展。1988年开始,中山市工商联着手筹组下属组织。在1989年5月建立了全市第一个基层商会——中山市民间企业家公会(1995年8月改名为私营企业商会)。10月,工商联召开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根据上级精神和工作开展的需要,中山市工商联同时称“中山市总商会”。并改革了工商联的领导机构,设立会长制。傅老说,半个世纪过去了,在工商联大家庭的教育、帮助下,自己也一步步成长。1993年,傅老从工商联的位子上退下来,“虽然退了下来,但对工商联的感情一直没有变”。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