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明阳风电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传卫: 明阳转型的核心是模式的转型

2016-03-08 来源:中山商报

    在“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张传卫带领着明阳风电,敲响纽交所的开市钟,成为国内首家美国纽交所上市的风电企业。在过去的五年里,这位“追风者”带领着明阳集团,在新能源革命中,继续开疆拓土,站上了更高的起点——形成了风能、光伏、生物质、智能电气、高端芯片五大支柱产业布局。驱使这家企业创新发展的动力究竟在哪里?在“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张传卫又将带领明阳集团朝哪个目标迈进?虽然记者约访时,他正在为全国两会忙碌着,但百忙之中,他接受了本报的书面采访,分享明阳创新、转型的宝贵经验。
    人才是明阳发展的根基
    记者:回顾这么多年的商海历程,除了创业的初始阶段外,您认为哪个时候是最困难的?对您之后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张传卫:2006年我们进入风电行业,公司发展急需人才,我们计划将国内顶尖的风电人才招揽麾下。彼时,国内风电行业才兴起,熟悉这个行业的人才全国仅千人,而且都是从国外学习来的;大专院校没有相关的专业,同时风电又是集多种专业为一体,无论是招聘人才还是自主培养人才都非常困难。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公司设立“人才再造基金”,与西安交通大学联合举办员工在职培训班,为参训员工提供无息借款并报销50%学费;定期选派优秀技术人才到海外培训,拓展员工发展空间;建立工程一线员工强制休假制度,维护员工身心健康;组织各类优秀人才外出旅游,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推出一系列措施后,吸引了不少优秀人才加入,内部培养的人才也留下来了。2012年,明阳荣获首届“中山市爱才重才奖”。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明阳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本价值,明确人才才是企业发展的价值(根基)。可以说,明阳历经23年,能发展到今天的规模,是明阳爱才、重才的结果。未来,我们将继续通过“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策略,强大明阳专业人才队伍,支撑公司快速发展。
    在不断创新中实现模式的转型
    记者:如果以“创新”或“转型”作为关键词来划分您的所在企业的发展阶段,您会怎样划分?为什么?
    张传卫:我认为,创新和转型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相辅相成互为作用。明阳从创业初期生产价值1000元的普通配电箱,到后来生产价值千万元的兆瓦级力发电机组,集团发展到今天拥有五大产业,背后实质上是明阳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再经过一次次转型才达成的目标。
    2000年,明阳与清华大学合作成立明阳清华电力电子研究室,所研制的高压变频调速装置在2002年被列为国家科技部重点科技攻关计划,2003年被列为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2004年,创造了中国首台自主知识产权——高电压大功率三电平IGCT变频器,实现了单台产品100万元的跨越。
    明阳在中国电力电子行业拥有了一席之地,完全可以过着小富即安的日子,但敢为人先的明阳人利用在电力电子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客户资源,以敏锐的战略眼光锁定了方兴未艾、投资巨大、风险巨大的风电产业。
    2006年,明阳正式进入风电领域,并独辟蹊径,坚持走联合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合作模式。明阳开发的抗台风型、抗低温型、高原型、潮间带型、低风速及海上型等适合各类风况的1.5-6.5MW系列风机产品,多次创造国内行业第一。
    2012年6月,明阳集团通过引进国际顶级的高倍聚光太阳能研发团队,投资3亿元在建设的第三代太阳能芯片和模组建成二条生产线并正式投产,是当年引进人才、当年引进设备、当年开发研制、当年建设投产的重大高科技产业化项目,成为中国光伏太阳能产业的新军和旗手。
    在高倍聚光太阳能研发团队开展研发工作同期,明阳开始布局高端芯片产业。高端芯片产业继风能、光伏、生物质、智能电气四大产业后,成为明阳集团的第五大支柱产业。目前,高端芯片的技术研发实现重大突破,芯片生产、封装等一条龙的自动化生产线已经形成;高端MOCVD装备、高端化合物半导体微波芯片、高端空间太阳能电池芯片、高倍聚光太阳能电池芯片四大项目稳步推进实施。此外,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华芯投资、广东省经信委等助力明阳“中国芯”产业发展,一期注资12亿元加快推动高端化合物半导体芯片国产化进程。未来,明阳集团芯片产业将参与手机芯片、雷达芯片等市场角逐,从而摆脱我国芯片受制于国外的被动局面。
    伴随着每一次转型,明阳都迎来一次新的发展机遇。明阳转型的核心本质上是模式的转型,未来也将坚持走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之路。
    加快推进“千亿明阳”的第二步发展战略
    记者:“十三五”大幕已启,您怎么看待未来5年的经济走势?您最看好哪些新经济、新模式?
    张传卫:中国目前进入经济新常态时期,经济走势进入调整期。我相信经过这一轮的转型升级,中国将会进入又一轮快速增长期。对于企业来说,未来五年仍然是充满着机遇和挑战的五年,唯有坚守、苦练内功才能作好迎接下一轮的飞速发展的准备。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我国未来5年的发展蓝图,将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实际上也为未来的新经济、新模式指明了发展方向。
    记者:您认为当前的经济形势和政策背景(比如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绿色环保发展、供给侧改革等),对您的企业意味着什么?2016年最迫切要解决问题(或要做的事情)是什么?
    张传卫:当前的经济形势和政策背景,对企业而言,都意味着新挑战和新机遇并存。我们需要往更高目标努力。
    2016年开局年更重要的是布局规划,明阳集团将继续以“地蕴天成、能动无限”核心文化为导向,致力于打造全球顶级风机制造商和清洁能源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全面实施技术、金融、人才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快推进“千亿明阳”的第二步发展战略,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存环境优化做新贡献。建议
    中山可实施地方版、“千人计划”打通人才来源渠道
    记者:去年9月,市政府印发了一本《中山市惠企政策要点选编》,梳理了2014年以来现行的各类惠企政策。您认为政府层面还应该为企业发展提供哪些帮助?
张传卫:我了解到,纳入政策选编的惠企政策非常丰富,按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内外贸易、城乡建设、企业减负、创业就业、人才引进、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入学入户共10个栏目予以编排。税收优惠、技改扶持等多方面的内容,都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然而,各项栏目具体措施的安排,还是要以企业现状相结合。企业,主要内生动力就是创新,创新关键靠人才。中山可以通过实施地方版的“千人计划”,基于中山、广东,面向全国乃至全球,打通人才来源渠道。可以在中山以外的人才聚集城市,构建创新驱动平台、技术研究院。采用柔性的人才机制,让全球的人才为我所用,进一步满足中山企业对国际顶尖人才的需求。

【人物档案】 访谈对象: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明阳风电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市工商联(总商会)主席张传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