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加壹华南区副总经理廖俊斌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厚积薄发,别做急于求成的接班者

2016-04-11 来源:中山商报

    在廖俊斌眼里,“二代接班”并不能急于求成,厚积方能薄发。廖俊斌相信“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从英国考文垂大学MBA毕业后回到壹加壹,哪怕只是帮忙新店开张和平时维护供应商关系,纵使都不是公司最重要的职务,但都是他积累经验的过程。
    谈学习生涯
    记者:你的学习生涯有什么难忘的经历?
    廖俊斌:家里人生意忙,我从六年级开始在中港英文学校读书,我可以在那里寄宿。当时英语是我的软肋,更不用说用英语讲解的数学课了,但寄宿让我学会了人际交往。高中在纪中则让我有另一种感受,那里的严谨而高强度的学习氛围让我感受到“适者生存”的道理。
    从四年级开始我便一个人睡在爸爸的书房,书柜上的《穷爸爸富爸爸》、《周易》等书成为了我思想观念的启蒙书,当我后来在英国布莱顿大学读工商管理专业时,我发现小时候这些书籍的内容对我的学业掌握很有帮助,这让我如获至宝。算上后来在英国考文垂大学读MBA,我认为在英国的生活让我更加独立。在求学生涯,父亲没有教给我太多实用知识,反倒给我灌输了不少生活常识。比如有条件的话,要买好一点的商品,便宜货动不动就破损报废,累计的成本反而更贵。
    记者:你学习的专业知识如今能用得上吗?
    廖俊斌:我在本科是读工商管理的,自认为英国学习的知识,原理在中国可以通用,但不少专有名词在中国应用则有点麻烦,我认为留学的学识需要中西结合对比才能发挥出来。
    谈接班经历
    记者:毕业后父亲有给你大展拳脚的机会吗?
    廖俊斌:我认为家族企业有一个特征,那就是如果有“偶像式”的家长存在,企业运行得很畅顺,即便你有新的想法,可能也会难以实行。我曾向父亲提出过一些建议,比如网上超市等等,但父亲认为利润空间窄而不认同,这些“撞板”经历我失落,也让我怀疑自己。
    后来我听说过因急于求成而与父亲发生矛盾,让接班的路子更加难行的事例,才顿悟作为二代,急躁是没有用的。要获得一代认可,在我看来比一代本身取得成功还要难,因为一代在改革开放浪潮中是顺势而行,而在如今的经济环境下,我们则是逆风起飞。转换了观念才发现,你的努力在他们是看在眼里的,他们从不会当面赞赏你,但心里却是明澈如镜。
    记者:作为“二代接班”,在进入公司之后,你怎么给自己一个定位?
    廖俊斌:二代在我看来可能会呈现出两种极端属性,一种是懒散浪费,一种是努力接班,我走的则是两者中间的路线。我如今能做的是在父亲身旁逐渐认识公司运作的架构和内容,并凭借自己的努力维持好与供应商的关系。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经验积累需要时间,等待恰当时机方能爆发出来。如今我只管不断地学习,现在做的将来一定会派上用场,但现在不把握机会,只能原地踏步,以后哪怕再努力也不一定有效果。
    谈竞争发展
    记者:壹加壹是本地家喻户晓的连锁自选超市,面对如今越来越多的商圈、外来超市和便利连锁店的竞争,你是怎么看待的?
    廖俊斌:壹加壹跟这些商家面对的消费群体是不同的,比如便利连锁店,我们面对的是更为大众化的消费者,他们面对的是寻求方便性的消费者。
    壹加壹走的是本土化路线,本土化路线的最大特征是很能适应本土环境,外来的商家进入中山可能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我们慢慢向外扩张,但效果并不太理想,这要求我们做到“深耕耘”,从更多方面寻求改进和突破空间。
    谈性格异同
    记者:如果拿你跟你父亲相比,你觉得有什么相似和不同?
    廖俊斌:我和父亲都是比较好学、喜欢广结人缘的人。在工作上,我们都是“谋定而后动”的人,如果某件事情我们并没有深入了解,或是某个项目欠缺某个条件,我们宁愿等待最好的时机,也不愿贸然出手。
    与父亲相比之下,我感觉自己相对来说是个刨根问底的人,我更倾向于提出自己想了解的事情,抽丝剥茧地直达问题要害。同时,由于从小到大都喜欢看言情小说,个人比较感性,所以现在遇到很多不好的事情,都会让自己转移注意力。同题问答
    记者:你怎么看待“富二代”这个词?
    廖俊斌:其实“富二代”这词是被部分人妖魔化了,在我看来,“富二代”并非贬义词,甚至是褒义词。父亲有能力才能成为“富一代”,他是我的偶像,我能成为“创二代”感到自豪和开心。
    记者:你怎么看待“富不过三代”的说法?
    廖俊斌:我认为这是“创业难,守业更难”的意思。中国的教育体系重视语数英等专业术科,而对思想意识的培育有所欠缺,若一个人仅有能力,但情商有问题,对人对事不感恩,对长辈不尊敬,对幼小不爱护,对同辈不关怀,遇到问题不懂解决,甚至染上酒驾、毒品和赌博等陋习,那肯定是难以守业的,也会落得“富不过三代”的结果。
    记者:你怎么看待仇富心理?

    廖俊斌:这与我没关系,如果有人讨厌我,就让他们讨厌我吧,我觉得做好自己就好了。

壹加壹华南区副总经理廖俊斌(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