锲而不舍自主创新全力推进中国“智”造访松德智慧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晓玲

2016-05-16 来源:中山商报

【人物档案】
  访谈对象:松德智慧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晓玲
  访谈理由:提到包装机械这个行业,行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张晓玲的公司,2003 年 7月,松德公司成功开发出国内首台电子轴传动纸张凹版印刷机,该机型于2004 年通过部级鉴定为 “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11年2月1日,松德公司成功登陆“创业板”,成为中山市首家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
  1959年出生于广东的张晓玲,经历过工农商学兵五个阶段,有着比同龄人更加丰富的人生阅历。1997年创业起步时,她与十几个工人在小厂房里,制造出国内第一台速度高达120米/分的高速挤出复合机,填补了国产高速挤出复合机的空白。在装备机械行业打拼了整整40年,如今张晓玲的公司已发展成四五百人的上市企业。近日,记者对张晓玲进行了一次专访。
【谈创业经营】
坚持循序渐进,一切都靠慢慢积累
  记者:回顾商海历程,您认为最困难的时期是什么时候?您是怎样度过的?对您之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张晓玲:公司刚起步时,面临着资金困难。在我没钱的时候,是我的客户、供应商帮助我。那时候我口袋空空,唯有满腔的热情,帮助我的客户解决一个个技术困难,同时,也赢得了他们的信任。
  我曾历经工农商学兵五个过程,在部队大院长大,高中毕业后赶上上山下乡锻炼,一年后因为家里的原因当兵,后又考上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国企工作。之后去经商,并于1997年创办公司。这些经历造就了我的性格,为人豪气,做事很快,说话干脆,没有二心,认准的事情就会全力以赴去做。
  我一直坚持循序渐进的发展,企业刚起步时租厂房,后来有了一点钱就买了一块地,10多个人住在厂房里。后来慢慢发展,就建了更大的车间。第一个老厂区的建设就经历了5期工程才最终落成,对我来说,一切都是慢慢积累过来的。
【谈转型升级】
争取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型”
  记者:如果以“创新”或“转型”作为关键词来划分您企业的发展阶段,您会怎样划分?为什么?
  张晓玲:我相信天道酬勤,但酬勤只是初级阶段,对客户、产品、员工、市场还要有悟性,原来酒香也怕巷子深,好产品也需要宣传。
  南头99%的企业做家电,做装备制造的凤毛麟角。我们1997年建厂,那时只是小打小闹,只是想做好每一台设备。2006年后有了政府的重视,银行贷款给我们500万元,这让我们有了未来,有了雄心。对我来说,2006年是一个转折点,此后我们开始做高端印刷设备。
  在创业的路上,我们一直在创新。我们的员工必须是学机电,懂图纸的专业技术型人才。我不认为自己是企业家,不过有这方面的专业技能而已。2011年企业上市的那一年,员工达到四五百人。企业做大后,很多人才一旦成熟就被挖走了,也有人翅膀硬了,会出去另外开公司。为了应对人才流失,我们认真梳理过去的产品设备,争取做到“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型”。
  记者:如今“十三五”大幕已启,您怎么回顾自己“十二五”的成绩,又是怎么看待未来的经济模式和走势?2016年最迫切要解决问题是什么?
  张晓玲:回顾过去,我抓住了机会,遇到了好的客户,在市场上抢到了一席之地,更重要的是政府给了我很多机会,两新组织党建把我们的企业推向了各个市场。
  我们一年的产值与大企业相比不算多,但人均产值可达30—50万元。我们企业的特点是用人少,占用资源少,无污染,科技型人才居多。“ 十三五”提出要对产业进行结构调整,淘汰一些耗能高、污染环境的企业,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很有好处。这也给我的企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更加坚定了我们在科技、环保、节能、绿色方面继续深化发展。2016年我们最迫切要做的是提高产能,确保质量,稳固市场。
【谈政策扶持】
政府对科技、环保、绿色产业项目奖励巨大
  记者:习近平强调要“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落细、落实,让民营企业真正从政策中增强获得感”,2015年9月市政府印发的 《中山市惠企政策要点选编》梳理了2014年以来现行的各类惠企政策,您认为这些政策效果怎样?政府层面还应为企业发展提供哪些帮助?
  张晓玲:这些政策的效果非常好,去年仅仅从科技经贸这个口,政府给予我们发展科技、环保、绿色产业项目的奖励资金960万元,今年年初有940多万元,还拿到1.6亿元免息3+2的贷款,这是前所未有的。需要改进的是政府窗口单位的服务更应该细化,窗口的服务意识还不够。
  记者:在民企发展机遇与困难并存的今天,习近平强调的非公有制经济的 “三个没有变”(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我们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我们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没有变),您认为对日后民营企业的发展起到什么积极作用?
  张晓玲:从字面上理解,是非常好的一件事。但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还是有很大区别,表面上说没有变,但实际上变了。这两年,我听到很多企业去银行贷款很难。就我个人理解,我觉得这个政策可能只停留在资质好的企业。但绝大多数民企都在死亡线上挣扎,如果资金一旦还回去贷不回来,就很困难。习总书记出发点是好的,但政策落地比较困难。
【谈未来发展】
在机械这条主线路,会坚定走下去
  记者:您的企业近几年有什么新动作? 未来如何打算?
  张晓玲:我现在做的是高端设备,在这种系列里国内很少有人做。刚开始起步时做分切机、淋膜机、印刷机,现在做光电材料设备、新材料设备和锂电子设备。
  我们企业这两天停牌了,在进行资产重组,正兼并一家做航天助推器的高科技企业。这几年,我们一直在兼并一些需要资金的科技环保型企业。2014年,我们兼并了一个机器人企业,在劳动力密集企业如富士康可用机械手取代人力工作。同年还兼并东莞的一家环保型企业,做出可控制降解时间的塑料袋。我们发展了光电材料、锂电子材料,新材料设备,一直在科技、绿色、环保这条主线上。
  我们现在做出了世界第一台数字印刷机,不需要油墨,只需水和燃料和在一起。近几年,有国外大品牌想高价兼并我们企业,被我们拒绝了,我们还是想用自己的高端产品振兴中国民族企业。
  在机械这条主线路,我会更加坚定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