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政府“放权”有限且缓慢,另一方面多数商会运作粗放能量欠缺
商会在欧美国家发展比较成熟,出自这些国家的商会报告或者言论,往往可以搅动全球市场,甚至让政府看它的“脸色”。中国最近几年非常重视商会发展和推动优秀商帮向品牌商会转型。企业家们在金融危机之后也感受到抱团取暖的重要,一时间大小商会如雨后春笋般成立、壮大。中山登记在案的各类商会和协会超过60家,仅异地商会就超过20家,规模从十多家会员企业到数百家会员企业不等。不过据记者观察,实际数字可能远超官方统计,但渴望在政府与企业之间发挥更大作用的商会,承接政府职能的现状却阻碍重重。一方面政府向商会“放权”的实际动作缓慢且谨慎,另一方面商会本身发展参差不齐,多数商会还类似于同乡会、朋友圈,运作模式粗放,经费缺乏,能量有限。
现象
■政府向商会“放权”仍然太少
周敏,科A 电器创始人。他不愿意向记者透露公司全名,“现在这种环境下特别怕惹麻烦事”。最近他就遇到一件头痛的事。因为公司业务调整,他需要将部分厂房转租出去,办手续却并不容易。每个部门都去过多次,但就这样卡住了几个月,他都不知道“结”在哪儿。
寻求商会帮助这招,周敏自然是已经用过了。不过,如果是出国考察办证或者外来员工子女积分入学这两类事,商会肯定是能够帮忙搞定的,至于厂房租赁和土地手续这些,商会没法提供有效帮助,最多只是帮忙咨询政策。
在西方发达国家,政府与企业之间,有个“强势”的第三方,那就是商会。商会行使着很多职能,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中间力量、平衡力量。但是在中国,目前政府向商会下放的职能和权限仍然相当有限。这种状况在中山自然也不例外。
中山各镇区成立了商会,它们承接的政府职能相当有限。小榄商会是这其中的优秀商会,充当政府“助手”有所作为。但据记者了解,除小榄商会以外,其他多数镇区商会承接政府职能,基本上也只是外来人员积分入户和入学推荐、出国考察或参展办证、市镇技术改造项目推荐申报和验收等。异地商会原则上还不能够直接承接政府职能。
“政府将更多职能向商会协会下放,这是一种发展趋势,但现在商会承接的职能还太少。”
齐家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伟新表示,希望未来政府可以把更多职能向商会下放,政府做好管理者的角色,商会担当服务者的角色,让商会的能量在更大空间里得到提升,对政府和企业都是利好。
在陈伟新的名片上看到,他加入的商会、学会、协会有9个。他是广东省家具协会执行会长,是三乡商会和中山家具商会副会长,还是三乡古典家具协会会长。像他这样的创业小有成就的企业老板,基本都会加入地方或行业商会协会,且多数为组织的领导阵营。
言谈间他透露,有些事情商会不具备行使职能的权限,但是“大家都是这么熟的人了,会员企业有事情,会长或者副会长们出面找政府部门协调,多数还是可以帮上忙的”。而这已不在商会正常职能范围以内,靠的是组织领导者们的个人能量。
据记者了解,协会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和购买服务的社会组织需要具备一定的资质。比如,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具有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信息公开制度和民主监督制度;具有依法缴纳税收、社会保险费的良好记录等等。评级在3A 以上的可优先获得承接资格,截至2012年底,中山5A 级协会商会7家,4A级10家,3A级10家。
政府有关部门人士表示,虽然有些政府职能没有明文规定下放,但在实际工作中已经间接下放了,比如产品检测、举办活动、职业培训等。不过有商会负责人对此颇有微词,正因为没有明确界定职能范围,有些事务未明文规定成为商会职能,商会在执行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
■商会发展受困于“很差钱”?
“有些商会自身经营都有困难,哪里有能力承接政府职能?”以上这位政府有关部门人士如此说道。他的话不无道理。中山市食品行业协会会长、饮食商会副会长陈志雄对记者说,商会普遍存在运营经费不足的问题,这确实是影响商会发展的主要难题之一。
据记者了解,包括商会在内的民间组织普遍存在经费困难的状况。中山的大小商会,仅有小榄商会的部分收入来自于商会经济,其他商会在自有经营方面少有作为,商会运营费用基本靠会员企业的会费。中山邵阳商会会长陈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们商会的经费主要来自成员企业的会费,资金往往捉襟见肘。”
不少商会期待发展商会经济来实现“造血”,保障商会的可持续运营。不过商会能否通过收费方式向企业提供服务,需要得到政府的支持和授权,比如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向商会转移服务职能,但是对此,政府相关部门几乎一致地持谨慎态度。小榄商会等镇区商会更有机会获得地方政府购买服务,异地商会基本上还没有这种机会。
上周六成立的中山揭阳商会表示,成立之后将进行企业化运作,运作成功后的利润10%投入慈善基金。关于如何企业化运作的细节,商会会长陈炳喜不愿意透露详情。
商会作为一种非营利组织,是否能够通过企业化运作获得盈利从而解决经费问题?有商会负责人直言不讳道,“表面上大家都会说商会是非盈利性的,是服务平台,但是商会无法回避盈利,商会能够为更多会员带来实际利益,也才能够办得长久。”不过对于商会如何盈利,几乎所有被采访的商会负责人都避而不谈。
“缺乏政府的扶持,中国的商会组织目前基本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专业性和公信力都不够,不仅仅只是差钱的问题。”陈志雄这样说。
陈志雄的话在记者的采访中得到一些印证。在与一位异地商会秘书长的交流中,记者几次向他询问商会的主要工作,他不出两句总会绕回:“我们就是一个服务平台。”这位秘书长语言表达能力的欠缺,藉由他展现出来的商会形象大打折扣。
并非每个商会都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专职工作人员。像著名房地产商冯仑那样为自己担任会长的北京陕西企业商会公开招聘一位专职秘书长,在全国少见,在中山更是未见。商会的秘书长基本不会公开招聘,而是抽调企业内部员工或者安排“特殊关系人士”。
有些商会也并非完全是在商言商。尤其一些异地商会,从内部管理和负责人言行风格来看,更像是在组织同乡会和朋友圈,或者干脆就是接待家乡来宾的联络处。某些异地商会的聚集地点甚至设在酒楼里面,“开会”的时候就是吃喝的时候,联络感情的成分更多。
中山贵州商会上周刚成立,会长由广东三怡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唐红兵担任。唐红兵说,很多商会刚成立的时候热情澎湃,但是很快就一盘散沙。他认为,商会是否有持久的凝聚力,是否能够真正为会员企业提供帮助,是否可以成长为“百年品牌”,领头人和领导团队很重要。
■小榄商会的“典范效应”
在中山,并非缺少榜样的力量。小榄商会就是中山乃至全省商会的标杆,在承接政府职能方面做了许多成功的探索。
由华帝燃具总裁黄启均担任会长的小榄商会,品牌企业和优秀企业家云集。“3年位列省内一流、6年达到国内一流、9年进入国际一流”,这是小榄商会成立之初确立的发展目标。2011年召开的全国工商联商会建设工作会议上,小榄商会执行会长李健标站到发言席向来自全国各地的商会介绍先进经验,宣告6年发展目标实现。
李健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小榄商会承接了八项政府职能,除外来人员入户入学推荐之外,还承接了市镇技术改造项目推荐申报和验收权,市镇两级企业技术中心的申报和验收权,企业申报名牌名标荣誉的推荐权,代办外来人员港澳通行证及出国护照,代办组织机构代码证、条码证等各类证照,代办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考试证与复审,产业集群申报工作等职能。企业办理这些事务不需要东奔西走,找商会就可以办妥。
小榄镇政府在资金和政策方面给予商会大力支持,这些是小榄商会能够有效承接政府职能的重要因素。据记者了解,小榄镇政府从小榄商会2005 年成立到2011年,每年拨出专项资金20万元支持商会日常运作,2012年增至40万元,并以优惠价格租赁办公室。
6月初,陈伟新率领三乡古典家具协会的会员们到小榄商会参观学习。在承接政府职能和发展商会经济方面,相比小榄商会,其他商会还存在较远的距离。小榄商会的一些成功经验,也激励和影响着中山其他商会的成长。
几乎在陈伟新拜访的同时,小榄商会考察团一行近百人抵达阳江市五金刀剪商贸城考察。像这样的外出考察,在小榄商会每年都有不少。除了组织会员企业主动走出去拓展商机,小榄商会还逐渐向下发展了十多个行业联会,吸纳会员企业700多家。不管是身陷金融危机的时候,还是当前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小榄商会成为企业最坚实的依靠。小榄企业通过商会抱团,向内规范行业秩序,向外推出行业公约,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
有专家认为,小榄商会的成功模式可以学习,却很难被直接复制,因为一个成功的组织除了硬件还有软件,小榄商会的“软件”就是小榄企业家的集体素质和精神。
还有一种声音则来自质疑层面,在参照“典范”的同时,亦有企业担忧,商会逐渐强大起来后,它开始承接更多的政府职能,它会否成为“第二政府”?这种担忧或许并非为时过早,似乎已经显露迹象。比如,记者此前向小榄商会联系采访,商会工作人员的回复就是:“商会的对外宣传需要经过镇政府宣传部门的统一安排。”
由此可见,商会何时能够成为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可以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的“第三方”,为经济增长模式改革贡献更多作用,还需要更多商会做出创新探索。
声音
商会抱团效应正在逐步扩大
“2008年金融危机来的时候,温州商会在中山的1000多家会员单位,没有一家关停。一家企业出现经营困难后向商会说明情况,商会就会组织会员企业之间相互借贷,在中山的温州企业正是靠这样创下一个寒冬生存的奇迹。”
——中山温州商会首任会长董承聪
董承聪在解读商会影响力的时候曾经这样对媒体说。温州商会在中山小有影响力,在古镇和横栏建有温州企业一条街、温州商会园区,也正是因为抱团意识强,才成就了温州商人在中山的事业。
“受出口低迷影响,许多企业近几年加大拓展内销市场力度,但是单个品牌的影响力很有限,如果几个品牌形成联盟,到市外参展或者到大卖场谈合作,就如同团购展位和铺位,议价空间大了,单个企业获利空间也大了。”
——中山家具商会上一任会长黎伟良
黎伟良一直致力于推动行业品牌联盟与抱团经营。
“和温州商会、安徽商会等这些异地商会相比,贵州商会的会员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很多都是创业型的,这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尤其需要商会的资源整合。大企业和小企业的需求完全不同,小企业很多时候缺的就是钱,所以下一步贵州商会将考虑成立创投基金。”
——中山贵州商会会长唐红兵
唐红兵言谈相当谦虚,商会刚成立他就收到了找他向商会企业订购灯饰产品的短信。
态度
精英担任会长引领企业成长
记者:企业加入商会,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
唐红兵:信誉很重要。不讲信用的企业,没法在商会长久待下去。比如我手机里收到的这条求购灯饰产品的短信,如果我转给一家企业,结果这企业的产品不行,人家以后就不找你了,商会的形象也受到影响。我们对于入会的企业是有所选择的,讲信用、守法经营,是第一重要条件。商会也希望通过这种意识的提高,来提升贵州企业家群体的形象。
陈伟新:企业在加入商会协会之前,都会签订一份信用保证的文件。从目前的情况看,企业家们都相当自觉在遵守。平时见面都是朋友,很多会员企业之间还有生意往来,比如我就是在加入商会之后,与四海家具的老总相识,后来有了生意上的合作。如果在信誉上出了问题,彼此抬头不见低头见,脸面都不好看。
记者:会长和副会长们愿意为商会贡献更多时间吗?
陈志雄:商会组织不是会长和副会长们几个人的“游戏”,所有的成员都必须有先付出再收获的共识。而大家推选出来的会长、副会长们,基本都是行业的精英企业家们,既然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和信任,就有责任在引领行业发展、帮助企业成长方面做出更多贡献。这是一种企业家精神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