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会调解】中山市南头镇工商联(商会) 着力打造新时代商会调解“枫桥经验”

2022-07-05 来源:中山市南头镇工商联、省民营企业投诉中心


编者按:近年来,全省各级工商联认真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推进民营经济领域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充分发挥商会在化解矛盾纠纷、协同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取得良好成效,现刊发各地工商联开展商会调解工作经验,供各级工商联、商会协会参阅。

 

中山市南头镇工商联(商会)

着力打造新时代商会调解枫桥经验

中山市南头镇工商联(商会)积极探索非公经济领域矛盾纠纷的能动化解方式,2013年,联合市第二人民法院成立南头镇工商联(商会)诉调对接工作站,着力打造新时代具有南头特色的枫桥经验。南头镇工商联(商会)诉调对接工作站坚持党委领导、政府支持、法院指导、多元衔接,不断建立健全机制,有力整合法院和镇商会的优质资源,通过司法途径赋予非诉讼调解结果以司法效力,以便捷、灵活、经济、高效的调解方式,为广大会员、企业员工解决矛盾纠纷提供新的途径。

一、基本情况

南头镇工商联(商会)诉调对接工作站(以下简称工作站)现有主任1名,执行主任1名,副主任4名,成员12名,邀请镇党政领导、机关部门负责人、公检法系统人士、企业代表、律师代表等担任法律顾问,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截至20224月,工作站共受理案件642宗,成功处理623宗,化解争议额3805多万元,调解成功率98%,工作成效得到了省、市工商联等上级部门和社会的肯定和认可。

二、突出亮点

(一)提供精准服务,满足各类受理需求。工作站立足南头镇企业多的特点,将合同纠纷、工伤责任认定和劳资纠纷作为工作重点,把受理案件划分为四类:一是调解双方或一方是商会会员的合同纠纷、侵权行为、交通事故纠纷;二是会员单位或镇人社分局转递的工伤、劳资纠纷案件;三是市第二人民法院、黄圃法庭等委托调解的案件。针对劳资纠纷与工伤纠纷较多的现状,在镇人社分局设立诉调对接受理窗口,并将群众向市第二人民法院、政府部门投诉的小纠纷转移到工作站,大大节省了法院、政府的人力成本资源。

(二)强化多方联动,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为解决各人自扫门前雪的弊端,工作站邀请黄圃法庭、黄圃检察室、镇经信局、人社分局、司法所、公安交警等多单位作为工作站成员,有效整合各类纠纷调处资源,真正让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工作站还聘请具有工伤认定资格审查和调解业务经验的人员担任调解员及本地一名退休法官作为法务顾问,推动商会调解与诉讼程序有机衔接,引导企业调解和解,降低涉企纠纷成诉率。 

(三)优化调解流程,提高调解效率。工作站根据案件难易程度和群众接受度,对当事人同意调解的一般纠纷,由工作站调解员进行单独调解。对复杂、疑难纠纷,邀请法院、镇经信局、人社分局等相关部门人员提供政策和技术支持协助调解。对调解不成功的案件,引导当事人文明诉讼。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对重大疑难、社会风险较大的案件,联动法院、司法、人社、律师团队及顾问团队集体会诊,联动调处,避免出现无疾而终案件。此外,工作站与市第二人民法院建立健全双方沟通联系机制,通过确定具体联络部门和联络员,就双方共同关注的重大或热点问题进行磋商,就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反映的共性或普遍性问题及时沟通交流,达成共识,提高司法服务的精准性和能动性。

(四)高效司法确认,推进诉源治理。工作站开展调解工作,法院以广东法院诉讼服务网为平台,通过平台进行网上立案、分案及调解等工作,实现调解效率与司法效力的有机统一,提升了诉调对接的权威性。市第二人民法院等对于工作站主持下达成的调解协议,在当事人申请司法确认时,一般七个工作日内可以出具司法确认书,司法确认书与司法判决一样,可作强制执行的依据,且不收取任何费用。工作站将大量法院体系内的诉讼工作转化为体系外的诉前工作,依靠贴近企业,就地解决问题的优势,把调解优先的原则融入在依法调节社会关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