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企业帮小企业共同对抗资金难题

2014-11-04 来源:中山商报

       坐落于中山淘金豪庭商铺的福建商会办公场所与同楼的其他商铺不同,它由众多企业捐赠而得,并将作为商会的永久会所。会所内的家具和字画同样出自多人之手,时刻显示“团结”和“荟萃”的力量。中山市福建商会成立于2011年,前身为中山市闽中商会,现有会员企业500 余家,为中山市民政局评选出的5A 级社会组织。会长蔡建加作为福建商会首届会长,他认为商会最大的作用是担当“平台”,让各企业交流经验,取长补短。
  福建人甘做小企业主不愿打工
  来自福建商会的资料显示,中山闽商在中山创办企业有5000多家,在中山从业的闽籍人员有数万人之多,涉足电子、建材、建筑、家具、旅游业、体育用品、服装、茶业、灯饰、现代农业、物流等多个行业。其中,包括松德包装机械、木林森电子、运时通制衣、 世纪经典电子照明、华人礼服以及源兴拉链等数十家上规模闽籍中山企业、三间上市公司。蔡建加认为,福建人热爱创业,有自己做生意当老板的传统,并且有较强的商业敏感度,能够在各种市场形势中寻找到商机,所以一般来说各地的福建商会都会有较强的商业氛围。同时,他认为,“爱拼才会赢”是闽商精神当中最经典、最出彩的一句格言,也是众多闽商成功秘诀的精髓所在。
  就在记者采访的当天,福建商会旗下的安溪茶叶协会成立。“中山的石岐乳鸽有多出名,我们福建的茶叶就有多出名,福建茶商非常多,所以我们组成了一个商会的分支机构安溪茶叶协会,未来可能还会根据行业细分组成更多的协会。协会内的企业可以交流经验,资源共享。”
  而从外部来讲,福建商会有时也会一众人一起考察外地项目,共同决策投资走向。去年10月,蔡建加和其他两位常务副会长带队参观了广东闽商(怀集)高新产业园。期间,一行人在佛山招商中心观看了沙盘、 宣传片,了解了项目的背景情况,并深入探究了怀集等地的相关开发情况。据了解,已有多名会员订购了该产业园内的工业用地。“有商机,大家一起去发现,一起去投资。”蔡建加表示,他很看中“团结”二字,认为闽商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把企业做得更大。
  尝试多种形式解决“融资难”
  今年9月份,蔡建加一行9人走访了中山多家会员企业,“走访大概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基本上每个镇区都选到了几家企业,各个行业都尽量覆盖到,以后这种走访还将持续举行。”而在走访中,蔡建加和多位商业经验丰富的企业老板,实地参观会员企业和了解企业运行现状,他发现有的企业走得还不错,有自己的特色和竞争力,但更多的企业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遇到了不小的困难。而他发现这些困难,短期内来看,基本上就是资金困难。“资金周转不过来,债务又收不回,造成资金链受到很大的压力,但是又没有办法从银行贷到款。以前我们帮一些资金困难的企业做过联保,也就是几个实力雄厚的企业联合起来做担保,帮助小企业从银行贷款,最多的时候贷到500万元。但是现在联保也不容易做了,从银行贷款变得越来越困难了。”蔡建加从他自己的经验出发,谈到现在的企业进行机械化改革是趋势,能够解决招工难以及整个企业的转型问题,“可是,转型也需要资金啊,又回到了融资难的话题。”尽管如此,考察团还是给很多企业“献计献策”,“我们建议他们尽快薄利多销,回笼资金,保证资金链才是硬道理。
  而其实,在为会员企业争取银行贷款的同时,福建商会也组建了自己的投资公司。由商会四位会长牵头,筹建了广东闽中投资公司,为商会有困难的会员企业提供帮助。“目前,我们的投资公司只对内,不对外,不以向外盈利为目的。”
  综合起来,在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方面,蔡建加的描述是,“在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整合资源,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难题,包括组织会员互保贷款、 办理信用卡、组织参加各类银行举办的融资知识讲座等。”
  提高员工素质促企业成长
  按照蔡建加的理解,企业最重要的是人,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福建商会积极利用民政局相关的政策,为会员企业的员工提供再学习机会。去年,他们发动了会员企业30多人参加电脑培训,今年又组成了一个40余人的理财规划师班。“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师讲课,培训通过获得合格证以后,我们将能够得到政府补贴。这个政策经由我们推广后,收到会员企业员工的热烈回应,之后还会继续开办各种学习班。”
  同时,福建商会还积极帮会员企业组织招聘会,“除了融资难外,企业最大的难题就是招工难。去年我们联合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一起为会员企业办了一场招聘会,效果还不错,今年筹划再办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