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
0760-88223802
传真
0760-88223804
ZHONGSHAN FEDERATION OF INDUSTRY & COMMERCE
2014-11-11 来源:中山商报
作为全国第一个国家级健康科技产业基地,走过20 年历程的火炬开发区国家健康基地共有170 家落户企业,已形成以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医疗信息为主导产业,保健食品、化妆品、药包材、医药物流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格局。
中山奕安泰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奕安泰”)在国家健康基地“安家”已7 年时间,见证着中山医药行业的发展。其董事长黄仲斌至今仍对高科技医药产业孜孜不倦,其团队专注的手性技术和手性药物在中山乃至全国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传统工程建筑到高科技医药行业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名誉理事长甘师俊曾说过,投资者追求的是价值,人类最高的价值是健康。在黄仲斌看来,这是再准确不过的现实。上世纪九十年代起,黄仲斌曾先后涉足传统工程建筑、贸易、环保新材料和沉香产业,经过2005年由政府组织的墨尔本大学培训交流,黄仲斌结识了手性医药技术团队,并与之进行深入交流后,于2007年2月成立了奕安泰。
“我相信只要地球上有人,人就会得病,就要使用药物治疗,医药行业是可以持续发展的行业。”对于黄仲斌来说,他的目的不是赚更多的钱,而是经过一连串行业的探索,找到并投身为社会和老百姓创造价值的行业,医药行业正是这么一个行业。
黄仲斌经过深入调查了解到,近年来中国人的健康意识和需求呈现“爆发”状态,国内的医保制度不断完善,医药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这是医药行业的一个好信号。但在另一方面,欧美和日本都在高科技医药行业走到了前列,占据百分之八十的市场份额,而中国的高科技医药行业尚在起步当中。“我希望中国也能在将来成为医药强国。”黄仲斌期望道。
黄仲斌成立了奕安泰后,一边构思做大做强的路径,一边寻找着高科技医药人才,他在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与多位手性医药方面的专家深入交流,黄仲斌借此看到了手性技术和手性药物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
将手性技术引入成为企业“杀手锏”
手性合成技术是在极少量的手性催化剂作用下获得大量的单旋体,减少副产物的技术。目前该技术的最高产率已接近100%。“在全球最热销的10种药物中,有7种药物是通过手性技术来合成有效成分的,当时山多夫教授已在手性技术研究有了一定成果。”黄仲斌说。
黄仲斌重视调查,曾多次到欧美、日本和澳洲考察,并和当地的科研人员磋商,并与澳洲莫纳什大学的帕特里克•铂尔马教授建立合作关系。奕安泰成立3年后,正式建立起“手性技术与手性药物创新团队”,团队成立以来,共申请专利58项,获得授权18项,并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20篇,出版著作6本。团队成立次年,还被中山市政府批准为2011年度我市引进的科研创新团队,并获市政府的资金支持。这个中山市唯一的手性技术和手性药物研究团队,在中山踏上了手性技术和手性药物的科研成果产品化的路途。
发展至今,奕安泰已拥有三个先进的研发实验室,已成功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手性核心技术——两个高效的手性催化体系,发明了一系列手性催化剂,并已申请了大量的国内外专利。奕安泰曾先后荣获“火炬开发区科技创新奖”、“火炬开发区科技创新先进单位”、“中山市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中山市引进创新科研团队奖”等奖项。
争取3年内推动形成中山千亿产业集群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火炬开发区便与医药行业结下不解之缘。1994年,国家科技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和中山市人民政府联合创办国家健康基地,成为我国首个按国际认可的GLP、GCP、GMP和GSP标准建设的国家级综合健康产业园区,同时也是国家数字医疗现代化产业基地。目前落户企业170家,已形成以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医疗信息为主导产业,保健食品、化妆品、药包材、医药物流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格局,并拥有大批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国内领先的高端产品,一类新药16个、中药六类以上新药10个、三类医疗器械47项。
健康产业早被列入火炬开发区重点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像奕安泰一样的医药企业在利好政策和环境下也越来越多。据了解,随着此前被科技部确定为“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火炬开发区将着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加快健康基地龙头项目建设,扶持培育由奕安泰手性药、康方生物医药、珐玛斯医药等项目组成的生物大分子产业群。2013年,国家健康基地实现工业总产值275亿元,科工贸总产业319亿,火炬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争取通过3年的发展,推动中山市健康产业形成千亿产业集群。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薛晓峰曾表示,健康医药产业是朝阳产业,也是造福人类的幸福导向型产业,中山市委、市政府已将“健康城市”建设作为推动中山科学发展的重要组成目标,接下来将推进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建设,集聚资金、技术、人才大力发展健康产业和健康信息服务业,推进健康城市建设,推动健康医药产业大发展。
企业家风采
从传统建筑行业和沉香行业,再到环保新材料和高科技医药行业,黄仲斌可谓是一名成功的跨行业经营者。他会从偶然的机会觅得新的商机,从头脑中最单纯的想法得到启示,进而选择关键一“跳”。而在经营手中的五家企业时,决心和毅力成为黄仲斌最为看重的元素。
记者:您说过“自己不喜欢买地买房,更多地是想去做对客户、对社会有价值的事业”,是什么机缘巧合促使您进入高科技医药行业的?
黄仲斌:从九十年代初个体户开始创业,传统企业要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持续发展的空间有限。经过二十多年的市场打拼后,我觉得,要做企业就要做一个基业长青的企业,这样才有意义。机缘巧合下,我参加了政府组织的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进修培训班,从而结识了一个化学合成研究的教授团队,他们专业从事化学药品的手性结构研究,经深入交流得知,当今全球最畅销的十大药品中,有七种用这种化学技术合成。我在进一步沟通得知,他们也在找投资者合作,将他们的科研成果产业化,一拍即合之下奕安泰就诞生了。经过多年的艰苦创业,公司业务正在进一步成长,技术成果也越来越多,发展过程虽然经历过风波,但只要有决心和毅力,奕安泰必将在行业内找到其地位。
记者:进入新行业并不容易,跨行业经营更是难上加难。您从医药行业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黄仲斌:做一个新行业,特别是医药研发型企业是相当不容易的,首先医药行业的技术要求、管理流程、市场风险等不可预见性很大,一般人不会投资这样的行业。在这几年的创业中,我们的经验是,一是要在产业集聚、人才集聚的地区设立企业,因为只要行业对人才要求极高,对各项生命要素的供给也很高;二是政府对企业发展要有耐心和包容心,因为研发型企业是有很大风险的,要有足够的耐心支持成长,不可以用普通产业的眼光看待该产业;三是企业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不确定的情况发生,否则每个障碍都是致命的。中山市政府将医药健康产业列为本市的支柱产业是明智的,医药产业的发展空间非常大,起点高且影响深远,未来的前景无可限量。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