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
0760-88223802
传真
0760-88223804
ZHONGSHAN FEDERATION OF INDUSTRY & COMMERCE
2014-11-10 来源:中山日报
省委、省政府把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作为现阶段广东经济发展的主题主线。贯彻落实主题主线,中山如何结合实际、找准定位,祭出凸显自身特色、对全局有示范意义的新套路新打法?继今年10 月21 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薛晓峰向全市发出“推进新型专业镇发展”的动员令后,11月7日下午,市委、市政府在市会议中心三楼召开推进新型专业镇发展座谈会,进一步集思广益,明确专业镇创新发展方向。
市领导丘树宏、邓小兵、李君能、雷彪、谢中凡、侯奕斌、王远明、吴月霞、贺振章、高瑞生、冯煜荣,市委秘书长方维廷、市政府秘书长李俊及各镇区、部门负责人以及市工商联卢祖华、方志明、肖志豪、叶威棠参加座谈会。
广东目前共有省级专业镇383 个,其中工业领域239 个,经济总量和对区域经济的平均贡献率占到全省经济版图的三分之一。而中山尤为典型,拥有省级专业镇16 个,且14 个为工业型专业镇。专业镇生产总值占全市的比重达72%、贡献税收达65%,省市级工程技术研发机构和研发人员数量、研发经费投入、专利申请和授权等方面均占全市总量的八成以上。“中山靠专业镇起家,无论过去还是将来,专业镇发展都是我市经济的基本支撑。中山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战场在专业镇,实现在优化发展、创新发展中加快发展更离不开专业镇。”在广泛调研思考并经民主科学决策后, 薛晓峰得出了这一答案。
在今天, 创造了无数辉煌的专业镇, 受传统模式影响和束缚日益加重,消除行政藩篱、提升产业层次、推动产城融合、摆脱要素资源约束等势在必行。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市委、市政府立足实际、继往开来,明确把加快新型专业镇发展作为中山贯彻落实主题主线的根本着力点,以创新为引领,以资源整合为核心,以市镇联动为保障,以民生福祉为根本,狠抓新型专业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组织创新、集群创新、要素资源集约配置创新、产城融合创新,打造有技术、有张力、有效率、有活力、有统筹、有智慧的新型专业镇。
推动新型专业镇发展,既是着眼于当前中山经济提质增效的物质基础,也事关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大局。薛晓峰强调,要处理好新型专业镇发展与全市全省重大发展战略、新型城镇化、全域中山、一城双核、产业带建设、提升农村集体经济、强化体制机制保障的关系,集群发展与龙头带动关系等。要把翠亨新区和火炬区作为推进新型专业镇发展的前沿阵地,解决专业镇设计研发功能、市场营销功能、教育培训功能与高端人才缺失等问题;要着眼实际已形成的“舢板方阵”,立足长远组建统筹协调的“联合舰队”,加快构建具有中山特色的大型企业顶天立地、领军导航,中小民营企业铺天盖地、各得其所的现代产业集群;要发挥专业镇优势产业的辐射带动效应,通过建立跨区域产业协作基地,从更广范围整合资源,打造经济规模较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带;要以新思路、新办法加快集体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在政策和法律的框架里面,大胆探索如何提升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水平、如何向村留用地要发展空间、如何推动村集体经济与民营经济融合发展等问题。
市委副书记、市长陈良贤表示,要坚持专业镇发展实体经济不动摇,实实在在地做强做优实业,清除不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各种政策障碍;要以改革释放专业镇转型升级活力,通过改革对体制、机制、制度等进行重新设计,简政放权,为专业镇解困松绑,最大限度释放专业镇活力;要视技术创新为企业乃至专业镇的生命线,坚持企业主体地位,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发挥技术创新对转型升级的引领作用;要发挥金融的输血供氧作用,把金融资源向专业镇倾斜,打通实体经济发展的脉络;要以人才为第一资源,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上下功夫,做好专业镇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营造留住人才的良好环境。
根据此次会议精神,我市将加快出台推进新型专业镇发展的指导意见。同时,各镇区也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交本镇创新专业镇发展的意见。今年底,市委、市政府将对各镇区的新思路、新举措来一次全面巡回检查,明年要取得扎实的初步成效。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