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涌镇工商联(商会)助力企业塑造知名品牌

2014-11-18 来源:中山商报

        早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大涌镇的服装和红木产业便已全国闻名,作为全市最早成立的商会之一,大涌镇商会可谓是看着两个产业成长壮大的。如今,服装产业和红木产业面临“星多月亮少”的难题,小规模企业遍地开花,能驰骋全国的品牌却屈指可数。近年来,大涌镇商会增强与政府间的沟通交流力度,一年内参与政府会议及决策不下数十次。从政策制定到政策实施的传达,从为会员企业反映呼声到解决企业基层生产难题,大涌镇商会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两大支柱产业都存在“星多月亮少”问题
  大涌镇是中国红木家具业发展的集散地、策源地,产品设计源自传统、融入现代。大涌镇还是中国牛仔服装名镇,引领着中国牛仔服装的时尚潮流。红木家具和牛仔服装,俨然成为中国和世界认知大涌镇的两张名片。依托这两大重点产业,大涌镇逐步对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落实名牌战略,以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内外源经济同步发展。
  为加强企业之间的交流和协作,共同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1994年6月18日,大涌镇商会成立,成为中山市最早成立的镇区商会之一;2007年2月,大涌镇商会成为中山市民政局注册登记的非营利性民间社会团体组织。
  萧志豪是中山市丹尼思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也是大涌镇商会第七届会长。在他看来,大涌镇经济在中山来说并不发达,在全国经济大气候不太理想的今天,受到国家政策变动和产业升级调整期的影响,对上述两个产业的企业来说,2014年是最难经营的一年。
  “大涌镇的基层企业基本都是生产密集型企业,在经济下滑和经营方向不明朗的情况下,他们很难‘提速’。”萧志豪以牛仔服装产业为例说道,刚开始时可谓是红红火火,但经过20多年的发展,如今却发现有规模和知名度的企业品牌屈指可数;如今的红木家具产业,有重蹈牛仔服装产业覆辙的潜在危险。由于缺乏整个产业的系统管理,小型企业虽然全面开花,但它们往往在眼光上比较显浅,容易引发恶性竞争,想把产业影响力做大的企业就可能遭到瓦解,这对整个产业而言并非好事。
  “投身到这个产业的老板并不少,但行业品牌就是做不大,这会影响经济发展的稳固性。”萧志豪认为,大涌镇的企业大多是建立在广泛的人脉关系上,容易造成“面子生意”和“面子会议”,各种协会成立比较随意、杂乱,容易给商会组织的凝聚力带来影响,这特别对整体产业的品牌发展战略不利。支柱产业向电子商务转型升级势在必行,电子商务的未来发展对中山各镇区都非常有利,特别对大涌镇产业发展更适合,政府各部门应给予重视引导发展。
  鼓励企业抱团发展,商会充当牵头者
  至于原因和解决方法,萧志豪认为,有不少深层次的原因需要探寻,对产品质量意识的提升是其中重要一环。“企业对工人的管理缺乏系统的约束,这样就容易导致老板和员工的想法背道而驰,产品质量低下。时间一久,企业也容易失去管理信心。”另一方面,国家政策变动和产业升级调整期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政府在支持中小型民营企业时的措施应作出适当调整,企业也得找准自我定位。“大涌镇两大支柱发展得如何,关乎整个镇区的发展面貌和发展方向,而其中,实体经营是这两个产业发展的根本,企业家们必须踏踏实实地前进。”虽然经济环境不尽如人意,但以萧志豪为首的大涌镇商会仍希望会员企业能端正经营态度,寻找科学稳妥的发展道路。
  大涌镇商会现有会员企业230余家,主要涵盖大涌两大支柱行业及电子商务行业,规模企业会员生产总额约占大涌经济的65%。为打造区域品牌实现抱团发展,大涌镇商会首先鼓励会员企业组团参展,大涌镇商会密切关注和搜罗各地展会信息向会员发布,同时鼓励会员企业以组团形式参展,组团参加家具展等,为打造区域品牌奠定基础;其次,大涌镇商会按照企业行业进行分类,且先后设立了三个行业协会,包括大涌镇红木家具协会、大涌镇制衣纺织洗水协会、大涌镇电子商务协会,使得大涌镇商会举行的活动更有针对性,对会员企业的指导和服务更具专业性;再者,大涌镇商会还关注企业均衡发展问题,在安排专干对企业进行全面走访调研后,经过多方努力,与多个银行达成共识,为小微企业贷款提供担保及快捷的贷款渠道,这样将会有效增强企业的整体实力和强大的抱团实力。
  除解决企业实际困难之外,为增强商会的威信和凝聚力,大涌镇商会还注重与政府间的交流,通过参与政府相关会议,及时向会员企业通报的同时,向政府提出企业的诉求和呼声;大涌镇政府也对商会给予了广告资源、办公场地等方面的支持。两者之间建立了紧密的相互支持关系。

企业家与大学生对话交流会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