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
0760-88223802
传真
0760-88223804
ZHONGSHAN FEDERATION OF INDUSTRY & COMMERCE
2008-09-26 来源:中山市工商联(总商会)
“市工商联成立55周年回顾与展望”
千帆搏激流,万商谱壮歌
_x000D_
岐海百舸竞风流,
五桂芳华艳千秋。
常振工商兴社稷,
再书画卷上层楼。
五十载风云激荡,半世纪宏图再起。55年改革创新,55年风帆劲鼓。发端于解放之初,续力于改革之时,辉煌于世纪之交……55年,一曲浩然长歌;55年,一幅宏图长卷。曾经风雨兼程,曾经百转千回,曾经苦苦求索,曾经激流放歌。中山工商联,潮头舞旗手。站在55周年这个门槛,回望百感交集,放眼万念俱在。我们怀念数代商会人远去的背影,我们犹忆那些壮怀激烈的场景,还有那些纵横沧桑的历史风云:
风云激荡,壮丽画卷
_x000D_
自古武士立国,商贾兴邦。自1903年中山商会组织发端,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山工商联就在历史的舞台上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与旷世的胆识豪情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华丽诗章。他们追随着历史的步伐,紧跟着时代的变迁,总是伫立潮头,作为时代的晴雨表和温度记,留下了浩然之气的历史长歌与壮丽画卷。
_x000D_
——1949年冬天,新中国的太阳初照岐海。而此时,国民党的败军盘踞中山沿海岛屿,企图顽抗,人民解放军肩负重任,开赴前线剿匪。此时的中山工商联成员们则积极开展拥军活动,一商倡而万商集,会员们捐赠的一批批慰问信、现金、医药、食品、毛巾等日用品被大量送往前线;同时还为部队借出军用大米、汽油、柴、油青、木柴、床板凳、办公台、制炒米饼的原料,代缝军服1000套,垫款8000港元,中山工商联的贡献为稳定和保护刚刚成立的新中国作出了努力。
_x000D_
——1950年,一场轰轰烈烈的新中国生产运动在中山铺开,根据政务院公布的《私营企业暂行条例》,鼓励私营企业开业、发展的精神。中山工商联根据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对高档次酒楼、电煽发、西式革履、香水化妆品、丝绸绢缎和大红花轿、焚化迷信品、高级糖果、高级饼、龙凤礼饼等会员企业进行辅导,指导神香、蜡烛、扎作等迷信品等企业会员改变经营方向或转业;高档次的革履、饼食等产业进行转产;改善饮食业和旅店及理发业的设施;对铁木竹藤农具等企业改革生产技术和生产流程,降低营运成本,提高产量或扩展业务,全面提升经济建设能力。同时组织了物价检查组,分片、分段、分业检查物价,提出的口号是:“秤平斗满尺码足”,要求会员企业明码实价,标出商品小牌子,淘汰或改造不合规格的秤尺。按季节成立物价小队,分头出发,督导元旦、春节、中秋、国庆等节日的物价,千方百计将物价管稳、管好。为新中山的发展稳定了市场,物价和民心,提供了基本的经济需求。
_x000D_
——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暴发。人民子弟兵在前线浴血奋战,刚刚成立的新中国物质短缺。中山的工商却在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发扬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积极响应中国抗美援朝总会号召,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共捐献飞机2架,我市小榄、黄圃、大岗等各区镇工商联也纷纷捐献武器款,支持中国人民解放在朝抗击美帝国主义。
_x000D_
——1950年至1953年抗美援朝期间,中山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石岐大中小100多户私商的行商分别到山区、沙田区的农村收购鸡鸭鹅鸽和蛋品,再踩单车长途贩运到珠海拱北海关卖给澳门商人,并委托对方(通过澳门商会)代购物资运回中山。就这样,我市工商联会员企业在国外、港澳地区的联号、挂钩号的配合下,以付汇款代购石油、五金等物资运回中山,收货部门交款给人民银行,银行结汇给私商派汇,国家利用香港“自由贸易港”,在国内外工商界支持配合下,开展同美国的“对华禁运”斗争,破解以美国为首的对华封锁。
_x000D_
——1953年随着石岐市工商业联合会正式成立和各级工商联组织的不断完善, 这时工商联的主要工作转向“组织、推动工商业者进行学习和自我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根据国家过渡时期总路线精神,石岐市工商联执委会指令“辅导委员会"、各同业委员会和辅导股,配合、支持国营企业,辅导私营的会员企业走上国家资本主义轨道;成立“推销公债委员会",认购国家经济建设公债。2008户会员企业认购1954年度经济建设公债500003元,入库实绩401200元,超额完成入库任务。1955年,县属各区乡集镇的工商联会员企业,在当地党政、国营或供销社领导下,购买国家经济建设公债40万元。中山县工商联协助政府,督促会员企业缴纳税金,从1950年起,除按自报先行税金入库外,工商联成立“评税委员会”,各同业公会设评税组每季评一次,再由税务干部将工商联的初评,移送基层工会再评。最后由税局裁定,补交营业税或服务收益税,按季预缴利得税;工商联还募捐赈款、棉衣分赠平民,减轻军管会的社会福利压力,负责城西三堡水车馆消防经费。
_x000D_
——1956年,石岐县工商联积极带领会员响应国家号召,参加全行业公私合营及集体经济合作化,参加公私合营1131户,资方3119人,参加合作社(店)共19336户,35842人,保留私营金融业8户。
_x000D_
——1981年11月,改革开放后的中山工商联经中山县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成立“中山工商服务公司”此后的六年间,该公司会员在经济咨询服务、代办购销、推销国内工农产品等方面,做了大量服务工作。1981年12月,该公司与石岐镇工商行政管理分局“知青服务社”合办了石岐集联商店和集联商店“太白”饭店。1982年6月,该公司与外商合作,合办来料加工“濠运”纸品厂。1987年6月,该公司又与外商合作,合办来料加工“建德”制衣厂。同年横向内联合办美术工艺厂。这些厂企的业务管理是由工商联老会员半义务支持的,厂企安置了数百名待业青年,促进了地方商品流通。1981年6月,中山工商联与民建、民革、民盟合作办育才业余夜校,教授英语、日语、会计等专业课。至1987年,共办225个班,培训学员9972人,既利于青年就业,又利于出国者谋职。 1984年2月至1985年7月,“育才”与社队企业局合办“振兴”函授会计学校,以函授方式为中山、佛山、三水、南海、高明的社队局、农村企业、农业核算单位培训了合格的会计员1112人(该校后被人民政府农委接办)。1984年4月10日始,中山工商联与民建组织合办了“建联”职业技艺培训班。至1987年,办了厨艺粤菜烹饪班2l期、点心制作班20期、烧腊卤味班7期、裁剪车缝班9期、化妆美容班11期,共培训2000余人,使一大批待业青年学得一技之长,走上工作岗位,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中山工商人以思想解放,服务搞活又一次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_x000D_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一时间世界惊震,包括中山商会人在内的全国人民掀起了支持灾区抗震救灾的热潮。在中山,总商会和基层商会第一时间发出倡议,全市会员纷纷响应,有的会员企业在拔出上百万千万的捐款的同时,还发动员工及社会捐赠,有的会员企业免费组织捐赠和运送灾区急需的各类物质,有的组织的职工参与志愿行动奔赴灾区,有的会员带上慰问品前去慰问受伤的灾区人民……一时间,爱心潮涌,真情彰显。国难当头的时刻,中山商会人再一次走在前面,体现了中山商会人的博大胸怀。据了解,我市各级商会组织和会员共为灾区捐赠现金元,物资……大江东去数风流,中山商会写华章。在每一个历史的重要关头,我们总能发现走在前面的商会人的身影……
_x000D_
洪流奔涌,放眼世界一部工商联史就是一部开放录。
_x000D_
中山处地利之便,向来为中西文化汇集之地,各种文化在这里交流碰撞,工商业更不例外。自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始,我市各镇商会的同业公会,先后全部改组为工商联筹备会属下的同业公会筹备会。期间,广大会员积极拥护国家工商政策,开展生产经营,工商联积极鼓励私营开业,协助人民政府进行工商登记派发执照,辅导会员企业改变生产经营方向,组织物资交流会,并发动会员捐资抗美援朝,其后认购公债,对港澳进行贸易,打破美国“对华封锁禁运”,中山工商联就书写了一部面向世界,不断开放的中兴之史。
78年之后,在我国逐步实行对外开放中,中山市工商联紧抓机遇,积极拓展对外交往,包括省内外、港澳、海外工商团体和个人,从中结交工商友人,为中山的经济建设服务。1987年,首次组织“中山市工商联代表团”到香港访问工商社团,并邀请港澳工商社团和工商界人士来中山访问考察。当年就接待港澳工商团体8个,300多人次。工商联从交往中积极宣传统一祖国,“一国两制”、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介绍中山投资环境,穿针引线协助外商投资办厂。同年,引介了20多名港商来中山洽谈,具体商谈办制衣厂,海产品加工、塑料包装、制纸箱、铝合金型材着色技术、锅炉重油乳化节能技术共10多宗。进一步拓展会务、探索了工作新思路,为工商联服务经济进行了积极尝试。
_x000D_
这时期,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的一个组成部分的工商联,在性质上也起了根本的变化,成为联系和团结原工商业者及其亲友的重要组织形式,是我国的主要人民团体之一。这一时期,工商联的特殊作用还表现在充分利用工商联对港、澳、台以及国外工商界人士的广泛而又密切的关系,开展对外联络,做好“三胞”中的工商界人士的工作。会务开始逐步向以外向型为主,以经济建设为主的方向转变。
_x000D_
进入新世纪,随着改革开放和我国加入WTO,为工商联扩大对外民间交往提供了机遇,近十多年来,工商联积极发挥民间商会的优势,在联络工作中坚持为民间外交服务、为对外经贸合作服务、为会员开拓国际市场服务,大力拓展外向型服务领域,利用我市毗邻港澳,海外华侨众多的优势,先后与港澳、海外几十个工商社团建立了友好往来关系,通过彼此友好交往,积极为我市引进企业、资金、技术和人才,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寻找合作商机,为促进民间国际经贸合作,为会员开拓国际市场发挥了积极而有效的作用。共组织会员近四千人(次)出国、出境考察,参加和举办各类经贸洽谈会、产品展示会500多次。共接待澳洲、泰国、印度、新马泰及大陆的工商社团两百多批,五百多人次,组织了数十个代表团、数百人次出访。2002年中山市工商联在香港首次举办了“中山市总商会春茗茶话会",参与“中山乡亲恳亲大会”等重大交流活动。目前,我市工商联已同港澳、海外等60多个工商社团建立了友好关系,与境外的23家商会签订了友好商会协议。
今天的工商联,朋友遍天下,足迹满世界,不但推动了我市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更向世界树立了中山人的博爱、开拓、进取的良好形象。
_x000D_
兴工旺商,繁荣中山
与祖国同命运,与人民共呼吸。发展商品经济,提升人民生活质量,推动社会全民进步与繁荣,这是我市工商联人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早在1950年12月,国家政务院公布了《私营企业暂行条例》,鼓励私营企业开业、发展。我市工商联根据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有针对性地对会员企业进行辅导,同时还帮助同业公会成立联购分销组、联购原料组,降低生产成本。
_x000D_
1960年,中共中山县委号召搞“四化”(即自动化、半自动化、机械化、半机械化),原工商业者响应县委号召,投身“四化"。同年4月,县工商联第五次商代会召开,主题是总结会员搞“四化”的经验做法,誓师把“四化”推向前。
_x000D_
1982年9月,中山县召开了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正式恢复中山县工商业联合会,重新开展工作。中山县革命委员会积极落实了对原工商业者的政策,摘掉了资本家的帽子,把小商小贩、小手工业者、小业主作为劳动者从原工商业者中区别出来。对参加全行业公私合营的工商业者1848人,保留421人为原工商业者身份,明确他们是社会主义劳动者。
_x000D_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市工商联的组成结构从工商业者为主体逐步转变为多种经济成份的企业家及海外经济界人士的群体,中山市较大的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都有进入工商联大门的要求,充分反映了工商联作为统一战线性质的民间商会的凝聚力。1987年,中山市工商联已吸收新会员35个,其中有个人会员1 O名,企业会员24户,团体会员1个。根据沿海地区开放城市特点,聘请了港澳工商经济界顾问39位。
_x000D_
开革开放以以来,中山工商联就积极开展以中山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服务为宗旨的各项活动,认真履行职能,在开展经济咨询服务、工商专业培训、宣传教育、对外联络、为会员服务和兴办会办企业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特别是充分发挥中山毗邻港澳、华侨众多、工商联与工商界交往密切的独特优势,努力开展牵线搭桥工作,协助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为中山的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为中山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_x000D_
经过开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我市非公制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总商会4000多个骨干会员企业的带动下,我市民营经济迅猛发展,2007年,我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547.81亿元,增长15.5%,占全社会GDP的比重达到了45.2%。全市共有私营个体企业达到10.72万户,注册资本109.78亿元,吸纳就业人员42.78万元。在我市会员企业中,目前已有280多家企业通过国际ISO认证;近两年,有9家会员企业获得广东省名牌产品称号,有2家会员企业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2007年,在全市民营经济工作会议上,市政府表彰了100家先进民营企业、10家2002年度民营企业纳税大户、10家2002年度民营企业创汇大户,其中市工商联会员企业获得“先进民营企业”称号有41家、“纳税大户”6家、“创汇大户”7家。近几年来,市工商联(总商会)组织会员3549人(次)去参加国内外的各种洽谈会、展销会、博览会500多次,通过这些活动,贸易成交4.8亿元、美金450万元。
_x000D_
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我市工商联(总商会)不但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更成为推动整个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推手。多年来,我市工商联(总商会)根据不同时期的发展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在会员中开展党的方针政策、“三个结合”、“三个代表"、“爱国、敬业、诚信、守法”等教育,涌现了一大批遵纪守法、爱国敬业和诚信经营的民营企业家,他们致富不忘报国,致富不忘社会,致富不忘人民。据不完全统计,多年来,广大非公经济人士在踊跃参与“慈善万人行”、向三峡移民捐赠物资、向贫困地区捐款建学校、为中山福利院义演筹款、到老、少、边、穷地区投资扶贫、向罗浮山驻军捐赠电脑等光彩事业、希望工程、助残助学、敬老助困、拥军优抚和各种活动中,共捐款1.465亿元,实施光彩投资项目26项,累计投资9.6亿元,安排贫困地区和失业人员就业9000多人。充分展示了现代民营企业家的高尚情操和时代风貌。亦彰显了我市工商业者在社会主义各个建设时期的无私奉献和开拓精神。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