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资产仅剩两万元变成上市公司 一场火,点燃洁柔的励志路

2015-09-08 来源:中山商报

■人物:邓冠彪
■年龄:37岁
■身份:中顺洁柔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广东省造纸行业协会第五届副会长
全国造纸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生活用纸委员
        直到现在,邓冠彪还记得发生在他6岁时的事故,那是改变他父亲乃至一家人未来的火灾,也是让他立志向不畏艰难的父亲学习的催化剂。31年后,中顺洁柔纸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洁柔)已经成为集研究、开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生活用纸企业。
1 一场火“燃”起邓冠彪的接班斗志
       1984年邓冠彪6岁。那天早上,父亲邓颖忠厂里发生火灾的事,是奶奶哭着告诉他。
        厂房是邓冠彪平日上学的必经之路,距离家只有1公里。当邓冠彪看到几乎被烧光的熏黑厂房,伤心再也抑制不住。那次事故虽然查明是员工操作失误所致,但邓颖忠却表明第一责任在于自己,不责怪其他人。没被火灾波及的纸品最终卖得2万元,邓冠彪给了员工两个选择:要不将2万元用作遣散金,要不用这2万元重新奋斗。
        员工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2万元被用作重建仓库,邓颖忠还得到了很多供应商的支持。在邓冠彪看来,这是父亲信誉积累和人格魅力的体现。从初中开始,邓冠彪就开始抽空到厂里当“暑期工”,掌握了报表流程和技术。高一时邓冠彪立志到外国读书拓展视野,会考后的他回到公司实习。初来乍到的他并没有受“邓颖忠儿子的光环”保护,经销商对其大吐苦水,邓冠彪也从中了解了销售和生产流程上的更多知识。没多久后,邓冠彪就带着振兴厂企经营效益的目标前往日本留学,在日本大学学习经营管理学。
        对比起留在国内读高校的高中同学,邓冠彪回到中山的机会远比前者多。“日本大学体制规定一个学期是三个月,假期我都会回来公司帮忙,可谓是读书和工作同步进行。”邓冠彪喜欢将上课学到的知识运用在公司的生产当中,比如包装设计,比如工艺改进等等。每当公司遇到经营困难,邓冠彪提出的建议总能起到作用。邓冠彪还凭借担保人的帮忙,在日本找到了愿意与洁柔合作的优质原料供应商。
2 上市让公司发展更有条理更有效率
        2004年毕业后,邓冠彪回到公司担任总经理一职。在邓冠彪看来,无论在哪里深造,回公司仿佛已成为生活中的一种使命感,他和哥哥想的并不是如何继承或是接班父亲的公司,而是邓氏兄弟如何通过努力让洁柔发展得更好。
        刚接手公司业务时,邓冠彪也遇到公司老臣子力量的挑战。“我不是一进公司就看老臣子不顺眼的人,我也不会完全否定他们的做法,毕竟在公司,他们懂得更多,我是要学习去融入他们,而不是第一时间让他们服从我。”邓冠彪的坦然谦虚的心态赢得了不少“老臣子”的好评,这也是日后洁柔发展道路上的重要保证。
        2006年,“浴火重生”的洁柔迎来了上市的机会。当时父亲邓颖忠的一句话让邓冠彪记忆尤深:“如果当蛀米大虫,洁柔的资产还是可以吃三代的,但如果是有更好的发展机会,为什么不争取一下呢?”父亲带着积极向上的“不知足”,让邓冠彪再次受到鼓舞。
        “上市虽然让公司的诸多举动受到规管,但当公司决心与别人竞争,上市能让公司更自立、更有责任感、发展方向更加明晰,只要本心不变,何尝不可呢?”邓冠彪认为,上市公司没有必要将规管想象成掣肘,按规章办事走顺了,也可以为公司办事带来高效率。
3 创新为公司注入市场活跃性和影响力
        在邓冠彪的眼里,洁柔之所以能在市场上赢得相当一部分消费者的认可,推陈出新是很重要的制胜因素。2006年,邓冠彪带着妻子和母亲到英国看弟弟的毕业典礼。在当地逛街时,黑色为主色调的海报吸引了邓冠彪的目光。“当市面上都充斥着千篇一律的暖色系纸巾包装时,为何不能让纸巾变得个性化?”邓冠彪自问道。
        回国后,他第一时间与公司设计部和董事长谈起自己的构想,得到了认可。后来和其他部门的人商量,评价并非全面唱好。毕竟动用中国传统比较忌讳的黑白两色,消费者是否接受尚属未知数。最终,这个大胆的尝试还是大胆地实施了,还在黑白二色之中镶嵌了“Face”字样,寓意用洁柔“Face”会带来面子。没想到这个举措为公司带来了极大的销量和认知度的改善,以往几千箱月销量的纸巾,竟然卖到了数万箱的量。
        尝到甜头的邓冠彪开始更加脑洞大开地推出新产品。比如过往纸手帕设计大小往往面临“一张太大用不完,撕开一半显小气”的尴尬,邓冠彪在2013年推出了“九折”大小的超迷你纸手帕,得到了市场的极大反响。随后,抽取式纸面巾的易开口新设计,避免了开口费劲、第一抽纸浪费等弊端,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好的使用体验。不久前,针对秋冬季节因纸巾含水量不足而刮脸的弊端,邓冠彪往纸巾里添加进口的Lotion(乳液)成分,赋予纸手帕更好的柔软程度和吸收空气水分的能力。又一个天马行空的想法获得了市场的认可。
        “创新不一定是革命性的,每一个小改变都可能满足消费者的新需求。”虽然为了实现邓冠彪的想法,每推出一个新产品可能都需要在设备上投资好几百万,但父亲邓颖忠给了邓冠彪一颗定心丸——“只要输了不用跑路,就继续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