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的接班人要对企业充满热情——访华星塑械总经理林健波

2015-10-20 来源:中山商报

      市新生代企业家联谊会是市非公经济组织接班人的组织,会员以中山优秀企业的二代企业家为主体,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公司经营,大都有留学经历,回到家族企业后进入经营环节。这一批新生代企业家,将会为中山市经济注入年轻一代的新动力。
      林健波从小在专注机械工作的父亲身旁长大,耳濡目染之下,他也和父亲一样,有一股认真劲儿。在他的眼中,父亲是一名严父,本着 “亲者严,疏者宽”的理念,无论是对待家庭还是工作都一丝不苟。
      在当下单纯的造粒机市场萎缩的情况下,林健波通过认真的观察,总结出“自主研发、产品组装和售后服务”三者并重的路子。造粒可以制作复合材料作为下一代的“王道”产品;在产品组装程序中,借助校企合作的力量研发新的自动化机械;非核心的部件尽量通过采购完成,将更多的人员和精力放在完善的售后服务上,让产品体验更具人性化。
【谈学业】因父亲反对而放弃天文学
      问:你从小就对机械感兴趣了吗?
      答:我是电子科大中山学院机械系毕业的。我并非从小就对机械感兴趣,在高中的时候,我的兴趣是天文学,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我还打算填写南京大学的天文系,但最终因父亲不太同意而放弃了。父亲还是希望我尽早确立接班方向,学习点机械的专业知识。
      问:那你是从什么时候正式接触这个行业的呢?
      答:从高中开始,我放暑假会回公司帮忙。当时父亲外勤较多,他放心地让我跟负责采购的表哥学习,当是做暑期工。学校没饭吃,我都会到公司食堂吃,也借此认识了公司的管理人员。
      到了大学时期,每逢放假,父亲就拉着我到深圳、广州的客户那儿学习。父亲在机械厂工作,母亲也是厂里做财务的,在华星四个股东的孩子里面,我对机械知识的积累更多。
      问:那你当年的天文梦想就此放弃了吗?
      答:我还是有一个梦想,有生之年想去太空一趟。现在我的新理想是,赚更多的钱确保自己家人有安稳的生活环境,并且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动力,你在失败时有动力,你会觉得会再爬起来,不会那么容易倒下。家庭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动力,为了家庭,我必须将公司发展得更好。父母辛苦了大半辈子,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他们有更好的晚年。
【谈接班】要接班必须对企业拥有热情
      问:刚接班时,你负责什么工作?
      答:我在2005年毕业后就直接上班了,刚开始我从人事部门做起,了解每个员工的生产工作情况,学习管人。后来我接触了车间的工作,学习机械的调试和运作,以及产品的组装。
      2011年的时候,由于业务开始从国内转向国外,厂里的生意越来越红火,当时只有一个销售经理,因此父亲希望我协助销售的工作。在这段时间里,我学习了销售策略,也学习了很多机械生产相关的知识,更加了解厂里和行业的现状,让我受益匪浅。在那之后我还接触了公司制度和经营模式,与副总一同负责公司的运营管理,直到现在。
      问:在你接班时,父亲有提出要求吗?
      答:一直以来,父亲会跟我分享很多经历和看法。虽然他没有明确要求我要怎么做,一般只是给我建议、意见或引导方向,但若我稍微做得不好,父亲都会当即提出来,即便是厂里出了问题,他都会第一时间会找我谈,而不会直接找相关责任者。
      我父亲一直都认为“亲者严,疏者宽”,对亲人要求越严格,别人就没话可说,但若对亲人要求不严,别人就会在背后指指点点。我们的生意涉及四个股东,确实不能因为是自己人而放松。父亲一直以来都采取这样的严格教育模式,让我成长了不少。
      问:接班以来你犯过错吗?
      答:我犯过错。按照行规,产品一般要收完货款才发货,父亲也一直这么操作。2011年,我们在香港的合作贸易公司说,巴西的一个客户提出先付一定比例的金额,余额将分期还清。那时候我考虑到与香港贸易公司的长期合作关系,为了不让对方难做,便应允了巴西客户留下20%尾款的要求。没想到刚好那年经济环境变差,巴西客户开始找借口拖延尾款,最终经过我们三番五次的交涉,对方拖了一年多才还清尾款。
      父亲事后跟我说,有时候对方不是不愿意给,而是给不了。所以有时候宁愿价格便宜点,自己少赚点,都要及时收齐货款,这样有风险掌握在自己手里,更加稳妥有保障。从这件事里我学习到,不能拉高风险,更不能形成惯例,否则是件很麻烦的事情。
      问:接班10年来,你认为合格的接班人要具备什么素质?
      答:2010年前,我几乎都是在父亲指导下工作的,他希望我能遵循他的模式工作。2010年后,父亲成为了古镇慈善会会长,我在厂里有了更多权力处理更多的事情。这么多年来,我觉得守业不是容易事,我要跟下属们融合,要和这班跟父亲“打江山”的人搞好关系。父亲那一辈没想到或没做好的事情,我们都要做好,体现自己的价值。不管是哪个方面的工作,只要做好了,提升自己的能力了,就是成功。现在不少接班的“二代”危机感和拼搏精神都不够父辈那般强烈,我觉得这是我们需要提升的。
      我觉得一个合格的接班人必须对企业拥有热情,才能做得更好。大学时我曾想过自己创业,但我决定依靠父亲的基础发展,以后有更多时间了,再去投入自己的兴趣里也不迟。因为接班意味着一份责任,一直以来我是以感恩的心接班的,当年父亲的拼搏保证了我们的生活,当他们老了,需要找人接手事业了,作为儿子,我理所应当为父亲将事业做得更好。
【谈父亲】无论哪个方面,他都是我崇拜的人
      问:你觉得父亲是怎样的人?
      答:99%的人都说他好,但有1%的人说他“不好”,那便是我们家里人。父亲对待家里人很严格认真。比如我们应约前往喝喜酒了,他总会是第一个准备好的人,并且要求我们不能迟到。虽然有时候我跟我爸的观念有不同的地方,也有过争执,但我觉得父亲是我很崇拜的人,是值得我自豪的人。
      问:接班前后,你对父亲的感觉有什么不同吗?
      答:在接班前,父亲给我的感觉是纯粹的“严父”;在接班后,我们多了一种同事关系,我会更加深刻感受到他的完美主义和做事的认真劲,同时我会更加理解他的工作方式。虽然有时候我会跟他争吵,但说句心底话,无论是哪个方面,他都是我崇拜的人。
      父亲不仅对自己要求严格,也怕我做错事情,很难跟股东和员工交代。我跟他说,我了解他的想法,但如果连犯错的机会都不给我,以后真正接班了就更难承受压力了。2010年后,按照我跟父亲的关系,股东和客户都对我很好,父亲也就放心让我去发挥了。如今父亲白天在政府上班,下午就跟朋友去爬山了,公司的日常管理已经全权交给我了。
【谈管理】愿拿更多利润和大家分享
      问:你觉得你的接班为厂里带来了什么变化?
      答:我觉得主要在管理制度方面的变化。以往父亲管理时,奖惩制度都带有主观因素。我认为,管理层不可能每时每刻关注每个员工正在做什么,于是我从维修部门开始,让员工跟公司利益相关度更紧密:公司赚钱了,待遇就多一些,公司生意差了,工资也会相应降低。如此一来对员工形成约束和鞭策,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我希望学习华为模拟股权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我不是真正给他们股份,没有管理上的权力,但他们可以从模拟股权的比例中获得利益。
      如果公司是赚钱的,我宁愿拿更多利润给大家分享,在我们公司工作了十年以上的员工很多,二十年的老员工也有好几个,像父亲说的那样,这些员工从年轻小伙工作到有了老婆孩子,忠诚地跟了我们这么久,必须给他们回报和稳定的待遇,以此激励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问:你觉得要怎样留住人才?
      答:现在很难招罗人才,尤其是我们搞机械行业的。我们自认为福利待遇相对于其他同类公司还是可以的,比如职工小孩的升学补贴、员工直系亲属的疾病补助、员工学车和买车补贴等。我觉得,虽然福利并非留人的绝对因素,但十分重要。老员工一直很卖力,新员工对待遇有新的要求,我们要考虑到物价上涨等更多的因素。员工的精神和物质的需求,我们必须同时考虑进去。
      问:公司当下有什么样的计划?
      答:我们跟江门的五邑大学校企合作,他们安排研究生来实习,帮助我们研发新的自动化机械。如今在外面可买的车床不仅价格贵,而且未必适合我们的工件要求,这些研究生通过改进编程,让机械变得更适合我们厂里使用,这是让我们受益匪浅的。
      如今,我们的造粒机产品在国内来说还算是有名气的,周边的厂家可能会仿效我们的产品。在我父亲那个时代,来厂里参观的都是熟人,即便是仿效,父亲也不会怪责或状告他们。但其实我们是很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的,因此我们正在申请相关的产品专利保障基本权利和利益。近五年来,我们新研发的产品和加工设备都会立即申请专利。我们要做好开发研究工作,这种硬性的“专利底子”是必须的,对公司日后的发展也有莫大的好处。
【谈未来】要把企业完善好,才考虑融资上市
      问:作为中山传统制造业的一员,华星塑械有转型的可能吗?
      答:我觉得我国的传统制造业应该仿效外国,在自主研发、产品组装和售后服务上“下功夫”。对于像我们一样的机械厂来说,员工不仅要会看图纸,还要会开车床。若你成功培养的优秀员工离职了,你就要尽快培养出另一个“接班人”,期间他可能会犯错,这样投入就会增加不少,因此我认为自主研发自动化设备是重中之重。
      另一方面,外国一台生产设备动辄要几千万元,若在专业的厂家处组装,只需要把图纸给他们,他们就会帮我加工产品。举个例子,自己制造一个矿泉水瓶的盖子成本是1元,在外面的瓶盖厂家买回来则是1.2元。如果选择后者,表面看起来利润少了,但专业做盖子的厂家比我们更专业和稳定,我们就不用更多人员和精力去投入到售后中,会让我们售后服务的成本会减少。因此我认为,要尽量采购一些非核心的生产部件,别人的售价比自己生产的要便宜,为什么还要自己做?只要期间控制好成本和产品质量就可以了。
      我常跟员工说,以后我们厂的发展重点是自主研发、产品组装和售后服务。我觉得对于传统制造业而言,这个方向是很重要的。
      问:企业的专一和多元化也是一个两难的抉择,未来你们会如何去做?
      答:我觉得整个厂只制作一种产品是不现实的,德国某些厂家只做螺丝可以做一百年,但并不是每一种产品都能永远“活下去”。在机械行业中,造粒机生产的产品可能会有所变化,但只要有这些机械和图纸,就能生产出多样化的产品,若造粒市场不行,我还可以做板材,甚至做吹瓶机也是可以的。
      三十年来,造粒机的产品市场正在慢慢萎缩,单纯的粒子市场已经过了辉煌时期。但据我观察,诸如汽车的配件、节能灯的灯头等等,都是粒子的混合制作物,只要通过不同粒子的混合,就可以得到更优秀的性能,因此我觉得复合的材料是以后市场上的新“王道”,我可以根据能力分出某些部门生产这些产品作为储备。
      问:企业有上市规划吗?
      答:暂时没有。我认为首先要把企业完善好,才考虑融资上市的事。像我们做机械的,加工需要买料、开料、装配等等工序,都要按部就班,需要的是一种稳健的心态,明白一些事情是快不来的。因此对我来说,一下子跳到很高的发展平台是不现实的。
同题问答
      问:如果拿自己和父辈比较,优缺点在哪里?
      答:父亲做事是很认真的,任何细节的地方都能处理得很好,甚至是打合同时的一些排版和错字,他都不放过,这点我还需要学习。与此同时,父亲对自己人管理很严,对别人宽容,但我觉得不能一直这么下去。比如厂长不能太宽容下属,做错事情必须马上处理,不能因为是老员工而格外开恩,这样会影响到别的员工的工作态度。
      我认为企业和员工的想法和要求跟二十年前不同了,以往的员工都是“拼命三郎”,弄伤了脚也带伤工作;如今的某些员工,哪怕是弄伤了手指,就请假不上班了。因此我认为,管理不能只靠人情,更需要规范的制度。父亲在精神激励方面更强,我则更重视制度激励。
      总体而言,我比不上父亲,但唯独一点我们是相同的,那就是想公司发展更好。
      问:我们经常听说“富不过三代”,是否认同?你会如何破解?
      答:要看你的定位,是什么都不做享受父辈积累的财富呢,还是说依靠自己的力量奋斗让这份财富发扬光大。我曾听说过有上市公司,到“二代”的时候可能因为股份比例发生变化,二代就没有那么大的权力,也或者说“二代”不想接班,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导致家族公司发生变化等等,是存在这样的案例的。
      问:这一辈人都被冠之以“富二代”这样的称呼,如何理解这个称呼的含义?
      答:外界对“富二代”的看法有好有坏。我觉得要看这个“二代”怎么考虑未来的路子才能定夺。如果“二代”出生后什么都不缺,父亲打造出来的基础,你不怎么努力都能过一辈子,他该不该努力呢?我觉得,“二代”应该通过父辈的平台来实现自己的价值,等到老的时候回想起来,发现确实为自己的目标奋斗了,无论结果好坏,起码我们拼搏了。
      问:很多人都说,中国社会中存在着较为浓重的戾气,其中“仇富”就是一种,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是否有化解的可能?
      答:仇富现象是存在的。我觉得这是一个社会现象,原因可能是分配不公或信息不全面导致的。我觉得可以从多方面化解。比如,要真心对待朋友,让对方感受自己的真诚。另一方面,有钱了不能霸道,不能当做事事优先的借口,要在教育方面“下功夫”,让自己的后代从小就知道,大家都是生而平等的。



和余世维(左一)合影